首 页 陵园概况陵园图片陵园动态园务公开政策法规宣传教育视频展示网上祭奠 |
泸州市烈士陵园兴建于1954年,紧临泸州市忠山公园,占地19.5亩,悼念广场1000㎡,绿化面积近4000㎡,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陵园内环境优美,绿树成荫,建筑错落,庄严肃穆,各种纪念建筑设施齐全。烈士陵园分纪念瞻仰区和烈士安息区两个部分。纪念瞻仰区建有纪念碑、悼念广场和烈士事迹陈列馆等。墓台建在烈士安息区内,位于革命之梯的两侧,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有烈士墓114个。
2016年,经泸州市市委、市政府批准,烈士陵园实施了提升改造工程,市烈士陵园由原来的9058平方米扩展到现在的13002平方米,全面提升了烈士陵园庄严肃穆、优美整洁的形象。通过提升改造后的陵园,分为“一线、两园、三区”,主轴线包括主入口、革命之梯、烈士墓区、纪念广场和纪念馆等,“两园”包括“英烈园”和“静思园”,“三区”指的是烈士纪念馆、配套功能区、佘英黄芳纪念区。
在绿化方面,重新规划设计了景观,全部为灌木,提升档次,便于管理。改造后的陵园,系统地整合了园区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更显庄重肃穆。
主入口较以前宽敞了很多,拓展后的主入口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空间感受。烈士陵园的大门的题字“泸州市烈士陵园”是泸州市92岁的书法家余安中(现已故)老先生的手写体,用的是天然汉白玉的石材,白底红字,非常醒目。大门后面是一面红砂石的浮雕墙“播火泸州”,长8米,高3.2米,浮雕墙画面以中国共产党革命前辈朱德、恽代英、萧楚女、刘伯承等曾在此宣传革命思想,与敌斗争,播下革命火种等为内容,凸显革命者在宣传革命思想和传播革命活动中的坚定气概和场景,让缅怀者感受他们的革命意志,将一种精神变成一种实的视觉效果,使得革命的火种在泸州人民心中得以蔓延和继承。
抬头仰望长长的石阶,一眼就望到顶端高耸的烈士纪念碑,这就是我们命名的“革命之梯”,革命之梯是整个陵园的中轴线,从下而上,包括“主入口——革命之梯——烈士墓区——纪念广场——纪念馆等”,视线终点以纪念碑作为焦点,两边配以景观,丰富了对称的均衡感。革命之梯象征我们现在的革命道路越走越宽阔、敞亮,如这革命之梯笔直向前。
革命之梯的顶端两侧是烈士墓区,烈士墓区共有114个烈士墓碑,现已安放了94具烈士遗骸,墓碑用黑色纯天然花岗石做成,庄重肃穆,纪念性强。墓碑上刻有烈士的名字,碑座上是烈士的生平,清楚明了,空间感极好。
走完革命之梯,到达纪念广场,纪念广场位于纪念碑的前面,原纪念广场公祭区域约560平方米。通过提升改造工程,在其前区形成了开阔空间,公祭区域也增加到近820平方米,可满足公祭活动的需求。
纪念广场前面矗立的纪念碑,是前苏联专家设计的,是市级保护文物,碑身总高26.35米,从大门入口处可以看见纪念碑,体现了纪念碑高大、雄伟、庄严的特点。纪念碑为砖石结构,呈六方锥形,碑座每方宽3.25米,高2米。碑座下方刻有原内务部长谢觉哉老人手书的“人民幸福日增长,烈士英名千古扬”题词。另外五方有五幅汉白玉雕刻的五个不同时期的战争场景,分别是“讨袁护国”、“泸顺起义”、“四渡赤水”、“红岩英烈”和“征粮剿匪”五个战役的汉白浮雕。碑身“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大字,是当时泸州市书法家王少溪先生书写。
改建后的陵园,新增了烈士名言书法墙、英名录,“烈士名言书法墙”雕塑工程位于纪念广场台右下,记录有穆青:光明日月无私照, 万古经天给予人;骆健郎——给家人的信:国难当头,我矢志报国,请勿为念;佘英临刑前吟诗:牡丹初放却先残,未捣黄龙心不甘。我本为民兼为国,拼将热血洒红毯。英名录墙位于面向纪念馆的左侧,记录我市2202名英烈的名字等。
泸州市烈士陵园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分别被四川省民政厅、四川省档案局评为“烈士纪念建筑物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和“档案工作省一级单位”,是“泸州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被市园林局评为“市级园林式单位”。多年来,泸州市革命烈士陵园按照国家和四川省的改建以及《泸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管理办法》的规定,精心维护各类纪念设施,认真挖掘整理革命史料,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较好地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
市烈士陵园管理所为市民政局所属全额预算公益性事业单位,核定编制职工数4人,现有在编在岗职工4人。泸州市烈士陵园管理所的主要工作职责是:管理和维护革命烈士安葬墓园及革命烈士纪念馆等纪念建筑设施,接收革命烈士遗骸安葬;收集、整理和管理革命烈士事迹档案资料;弘扬革命烈士精神,宣传革命烈士事迹,充分发挥好爱教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作用,做好各界群众、社会团体开展各种悼念活动。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泸州市烈士陵园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830-2293853 传真: 0830-2293853 地址:泸州市江阳区广云路1号 邮政编码:646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