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陵园概况陵园图片陵园动态园务公开政策法规宣传教育网上祭奠 |
为深切缅怀先烈和死难同胞,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关于设立烈士纪念日的决定,以法律形式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并规定每年9月30日国家举行纪念烈士活动。烈士的义举永存人民心中。
听铮铮铁骨讲风云岁月
走在江阳区广营路上,远远就能看到泸州市烈士陵园内革命烈士纪念碑,高耸如云。走进烈士陵园,门口石壁刻着一幅题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是引用毛泽东为刘胡兰亲笔题词,鲜红的字体为烈士陵园多增了一份悲怆和肃穆。
沿着阶梯往上走,周围青松簇拥着座座墓碑。陵园墓区内共安葬了92名烈士,包括泸州籍烈士和在泸牺牲的外籍烈士。
他们是什么人?他们有过怎样的经历?每一个墓碑下沉睡的是一个忠魂。在烈士纪念日前夕,记者为你讲述烈士陵园内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烈士的故事。
抗日战争 无川不成军
1937年7月7日, 日本侵略军以寻找一名失踪士兵为由, 在芦沟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 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从此开始了中国人民长达八年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据统计,在八年抗战中,300万川军出川抗战,占全国征兵人数近1/5。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冠,有“无川不成军”的说法。泸州市民英勇参军,成为川军中的一份子,浴血奋战,保卫自己的家国。
泸州市烈士林园墓碑群里,烈士舒汉璧的墓碑傲立于此。舒汉璧烈士,1907年出生于泸州市市中区。曾就读于泸县中学,少时勤奋苦读, 品学兼优。常阅读鲁迅、郭沫若等进步书刊,愤于国是日非。异族频侵,舒汉璧毅然投笔从戎,1927年考入重庆二十一军军官学校,毕业后授二十一军第三师中尉排长、上尉参谋连长等职。1932年入南京陆军工兵专门学校;先后任渝教育团少校队长、149师师部少校参谋、兼任四川善后督办公署教导总队军事教官。
1937年芦沟桥事变,日本侵华战争正式爆发,149师拟委任舒汉璧为上校第一课长,但他拒道:“国难当头、匹夫有责, 我辈军人, 应奔赴前线, 效命疆场。”主动请缨任总部工兵团第二营中校营长,奔赴江西前线,并率部转战于全国前线,数年之中,奋勇杀敌,历尽艰辛、累建奇功。
1940年冬, 舒汉璧奉命出击,完成任务返回途中, 被日伪军以数倍兵力围攻,苦战两日,战士牺牲殆尽,弹尽粮绝。伤亡惨重的绝境下,舒汉璧持刀冲搏, 在与敌军肉搏中多处刺伤,坚持掩护残部突围,最终舒汉璧腿部中弹被俘。日军将舒汉璧拖至敌司令部,以高官厚禄利诱未果, 乃鞭击刃刺。舒汉璧视死如归, 厉声责骂敌寇, 累数其滔天罪行。敌人恼羞成怒, 将其刖足割舌, 壮烈牺牲。
舒汉璧英勇就义后,国民革命军第9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30集团军总司令王陵基亲致悼词:“家有十口之累, 义无反顾, 爱国忘家, 不让唐之‘颜张’,宋之‘三杰’矣”。
在抗日战争时期,也不乏为保护泸州而壮烈牺牲的外籍战士,杨其生就是其中之一。杨其生原籍云南省彝良县庙坝区流三江人,曾发动过农民起义, 在乡里打富济贫。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参加会泽中共地下党领导的“云南反日义勇民军”,活动于四川洛表和云南镇雄、彝良、威信一带。1935年初,受组织派遣到中共泸县中心县委工作。
1935年3月, 杨其生任中共赤合特区委员, 前往合江石顶山策动武装起义。3月10日在石顶山桂园林举行起义, 川滇黔边区工农红军游击纵队正式成立, 杨其生任纵队长。纵队成立后, 在杨其生的指挥下, 进行了攻打贵州省赤水县大同区和合江县境内的五通、牛尾干、梨子磅等战斗。
1935年4月初,敌人调集十倍以上的兵力在梨子磅包围了游击队,杨其生在率部突围中不幸中弹,同行战士把他背下战场。此时杨其生的肠子都掉出来了,血流如注,白药倒上去又被血冲出来。为保护政委,拒绝同行战士背走撤离,他吃力地摸出怀表说:“我不行了,不要管我,赶快收拢部队,保护政委从左边突围。”同行战士只得将杨其生抬到屋内床上,用被子盖好,随后撤离。部队撤离不久,屋后传来了密集的枪声。杨其生最终在掩护部队撤退时光荣牺牲, 时年30岁。
解放战争 泸州烈士傲骨永存
1949年9月全国解放。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迫切要求重建家园, 休养生息, 渴望和平, 建立一个独立、民主和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为了取得解放战争胜利,泸州共有79名烈士前仆后继壮烈牺牲。
战士上场杀敌展现军人铁骨,烈士刘国鋕的爱国之心则展现出文人傲骨。安葬于泸州市烈士陵园内的刘国鋕,出生于曾号称泸州首富的名门望族家庭之中。
读高中时, 刘国鋕广泛猎读马列主义书籍, 促进了他思想的觉醒。1940年, 刘国鋕在西南联大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被党派去云南陆良县中学任教务主任, 代行校长职务。在进行抗日宣传活动时他几遭敌捕。1947年, 刘国鋕任重庆沙磁区特支书记, 负责学运工作。在重庆市委领导下, 组织并开展秘密发行《挺进报》、抗议反动派大逮捕的暴行和发动学生举行反美反英示威游行等活动。
1948年4月19日, 刘国鋕因叛徒出卖被捕, 囚于中美合作所。敌人以劝诱、严刑逼他叛党, 均遭严辞拒绝。刘国鋕五哥专程从香港来重庆, 用重金买通敌人, 敌人对刘国鋕说:“只要你签个字脱离共产党, 就释放你。”他毅然回答:“我有我的信念和决心, 这是谁也动摇不了的。真理是扑不灭的, 革命一定成功”。1949年11月27日, 刘国鋕在白公馆内从容就义, 临刑前高喊:“反动派一定要灭亡!”“中国共产党万岁!”逝世时仅28岁。
陵园墓区内安葬的烈士也不乏巾帼英雄,著名小说《红岩》中人物李青竹的原型李青林也长眠于此。
李青林是泸县北城镇人,早年在泸县女子师范读书,受到党员教师贾子群等革命思想影响,开始认识了共产党。抗战爆发后, 她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活动, 于193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任泸州抗日战训同学支部书记, 常深入群众中宣传党的抗日政策。
1947年8月, 李青林担任万县县委副书记, 她亲手建起党的外围组织──“新青社”,同江竹筠、雷震等一道开展对敌斗争和发展党的组织工作。
1948年6月15日, 李青林因叛徒告密被捕, 敌人施尽酷刑, 撬断其左腿,但始终没能从她口中得到半点党的机密。在中美合作所集中营里, 她保持革命热情, 坚持学习, 团结和鼓励同志参加绝食斗争。1949年11月14日夜, 李青林被敌人秘密杀害于歌乐山下电台岚垭处, 就义时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
烈士精神 代代相传
泸州, 战时作为川南重镇。在战争年代,牺牲的泸州籍烈士及为泸州牺牲的外籍烈士不计其数。
目前,安葬于泸州市烈士陵园内抗日战争时期烈士还有向前进、骆健郎等烈士,解放战争时期则出现成善谋、雷震、刘振美等烈士。近十年内,安葬于烈士陵园的烈士则有民警陈玥。烈士精神在保家卫国、维护正义时得到代代相传。
每逢清明节,驻泸部队、学校、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及西南服务团二野军大的退休老干部等社会各界人士都会怀着崇敬之心到烈士陵园内缅怀烈士。
“不仅应在清明节时祭拜烈士,在重要纪念日期间也应当举行烈士公祭活动。”泸州市烈士陵园负责人表示,缅怀先烈时需庄严、肃穆,衣着得体,不得大声喧哗,并严格按照公祭条例程序进行祭拜。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泸州市烈士陵园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830-2293853 传真: 0830-2293853 地址:泸州市江阳区广云路1号 邮政编码:646000 |